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欧宝体娱乐 > 新闻动态 > 父母过度“保护”, 养出的孩子有多脆弱? 这些案例引人深思

父母过度“保护”, 养出的孩子有多脆弱? 这些案例引人深思

发布日期:2025-07-19 14:55    点击次数:155

公园里,一个孩子想自己爬上滑梯,妈妈立刻冲过去:“别动,妈妈抱你上去,摔了怎么办?”;餐桌上,孩子想自己用勺子吃饭,爸爸赶紧接过勺子:“你还小,弄得到处都是,爸爸喂你。”父母总觉得孩子还没长大,需要全方位的保护,却没意识到,过度的保护像一层密不透风的玻璃罩,看似隔绝了外界的风雨,实则让孩子失去了面对世界的勇气,变得脆弱不堪。

正如作家龙应台在《目送》里写的:“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:不必追。”可如果父母总舍不得放手,又怎能指望孩子独自走向远方?

被过度保护的孩子,往往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。有个朋友的孩子,上小学三年级了,还不会自己系鞋带、整理书包。每天早上,妈妈都要提前半小时起床,帮他穿衣服、叠被子,把书包里的书本按课程表摆好。有一次妈妈出差,孩子在学校因为不会系鞋带,被同学笑了几句,竟然哭着给妈妈打电话,说什么也不肯上课。这个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,习惯了被精心照料,一旦离开庇护,就无所适从。

更让人担忧的是,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异常脆弱。遇到一点挫折就容易崩溃,受到一点批评就自我否定。邻居家的女孩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,从来没受过委屈。上初中后,第一次考试没考好,老师在班会上稍微点名批评了几句,她就觉得天塌了,躲在房间里不肯吃饭,说自己“太没用了”。父母急得团团转,却不知道,正是他们一路为孩子扫清障碍,才让孩子失去了面对失败的勇气。

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:一个成绩优异的高中生,因为在竞选学生会干部时落选,竟然选择了轻生。后来大家才知道,他从小到大几乎没遇到过任何不顺——考试永远是第一名,想要的东西父母都会满足,就连和同学发生小摩擦,父母也会立刻出面解决。在他的世界里,“失败”是从未出现过的词汇,一旦遭遇,便觉得无法承受。这份脆弱,不是天生的,而是父母用过度的保护,一点点“培养”出来的。

相反,那些从小适当经历风雨的孩子,反而更坚韧。同事的儿子上小学时,学骑自行车摔破了膝盖,哭着跑回家。同事没有责备,也没有阻止他继续学,只是帮他处理好伤口,说:“摔倒是正常的,想学会骑车,总得受点小伤。你要是敢再试试,爸爸陪你。”后来孩子不仅学会了骑车,遇到其他困难时,也总能擦干眼泪继续尝试。就像小树,只有经历过风吹雨打,根系才能扎得更深,才能长成参天大树。

父母爱孩子,是本能,但真正的爱,不是把孩子裹在蜜罐里,而是教会他们面对世界的能力。过度保护看似是爱,实则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。就像学走路的孩子,总要摔几次才能站稳,如果父母一直扶着,他们永远也学不会独立行走。

为人父母,要学会适时放手。让孩子自己系一次鞋带,哪怕系得歪歪扭扭;让孩子自己处理一次和同学的矛盾,哪怕过程磕磕绊绊;让孩子自己面对一次失败,哪怕会哭鼻子。这些看似微小的经历,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养分,让他们在一次次尝试中变得坚强、独立。

别让过度的保护,成为孩子成长的枷锁。给他们一点空间,一点挑战,让他们在风雨中学会奔跑,在挫折中学会坚强。这,才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坚实的铠甲。